2023-07-14 15:31:11
棚架上誘人的釀酒葡萄。
文化長廊。
一走進位于巨野縣萬豐鎮(zhèn)辛莊村的山東益之源生態(tài)農業(yè)有限公司研學基地大門,你就會被道路兩側滿眼的綠意迷醉;一眼望不到頭的鋼制葡萄棚架,爬滿了翠綠的釀酒葡萄,一串串綠瑪瑙般的葡萄籽粒,讓人不由心生歡喜。
“我們整個基地的高抗性雜交新品種釀酒葡萄,大部分都種植在了總長2萬米的10條生產路兩邊的棚架上,這種葡萄能耐受零下18度的低溫,還抗病蟲害、霉菌,只要跟上水和有機肥就能很好地生長;種在生產路兩邊還很方便日常管理,這樣一來,我們省出了300多畝耕地不說,還能節(jié)省很多人工管理成本?!?益之源公司負責人楊甲蘋介紹道。
這個占地2500畝的基地里,除了釀酒葡萄的種植,還擁有203座日光溫室以及6000平方米的玻璃智能溫室生產反季節(jié)果蔬。還有林下養(yǎng)殖基地230余畝,垂釣區(qū)320畝,建立起了物聯網和智能水肥一體化設施及綠色病蟲害防治系統(tǒng)、農產品可追溯系統(tǒng)。
酒莊里存儲的葡萄酒。
這里獲得的各種榮譽。
為了延伸產業(yè)鏈條,帶富更多村民,這里還建成了年生產量150噸的干紅葡萄酒莊。產量已經從2018年的5萬多瓶躍升到了2022年的25萬瓶。干紅葡萄酒的風味和品質得到了很高的評價,榮獲了2022葡萄酒(中國)大獎賽銀獎。
在位于基地南側的研學基地標牌附近,一紅一藍兩塊豎在路邊的牌子吸引了人們的目光。藍牌子上書:山東省農業(yè)科技示范園、科技扶貧開發(fā)示范基地,落款是山東省科技廳。紅牌子上書:紅色長廊。它一下把人們的目光引向了連片冬暖大棚邊的釀酒葡萄棚架上。
“我們也搞過鮮食葡萄種植,但是這種葡萄用工多,管理程序多,不太適合我們這里的實際需求,所以我們將重點放在了釀酒葡萄的種植上。因為這種釀酒葡萄抗性強,不需要打藥,它所生產出來的葡萄酒號稱‘原生態(tài)葡萄酒’‘有機葡萄酒’,它種植的區(qū)域更適合人們日常休閑娛樂和研學的需求,我們就借勢搞了生產路兩側的葡萄棚架,讓人們可以更近的和釀酒葡萄來個親密接觸。”楊甲萍說道。
建設于林下的拓展設施。
目前這里已經是巨野縣青少年農業(yè)科普活動研學基地,為了節(jié)約用地,研學需要用到的所有拓展設施都建設在了基地南側的樹林下,秋千吊橋、攀爬網架、障礙斜墻等設施一應俱全。
在葡萄綠茵遮蔽的紅色長廊里,有86塊反應我黨奮斗歷程的展板,和紅色長廊對接的文化長廊,則有96塊反應當地風土人情的文化展板。楊甲萍說:“讓孩子們在認識釀酒葡萄、受到傳統(tǒng)農耕文化熏陶的同時,潛移默化地接受傳統(tǒng)文化和紅色教育,是我們開展研學活動的初衷?!?/p>
紅色長廊下,王巧蓮(圖左)正在疏枝。
正在葡萄架下疏枝的王巧蓮,家是附近關莊村的,她跟隨山農大的葡萄研究專家翟建軍學藝多年,已經熟練地掌握了這里釀酒葡萄管理技術。在她手下,還有43位脫貧農戶一起在基地里干著各種農活。她說:“我們日常用工一般是幾十人不等,農忙時節(jié)我們最多能用到200多人。這些脫貧農戶,我們會優(yōu)先安排他們務工,盡量幫扶他們?!?/p>
目前這個基地年產果蔬3000余噸,年銷售收入達1200余萬元,形成了集農業(yè)生產、現代農業(yè)休閑觀光、研學和農產品深加工于一體的特色發(fā)展路徑。這里每年還舉辦大型農業(yè)科技培訓班10余次,免費提供技術指導30余次,并已成為山東農業(yè)大學、菏澤學院的教學基地。